11月20日下午,華南師范大學首屆教學節系列活動之院長沙龍如期舉行。本次沙龍以“教學成果凝練與培育”為主題,特邀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獲得者,上海師范大學心理研究所所長盧家楣教授作題為“國家級教學成果的獲獎反思”的專題報告。會議由教務處副處長莫遜男主持,相關學院本科教學副院長、本科專業負責人、部分一線教師以及教務處相關工作人員等參加了本次活動。
盧家楣教授在報告中從外因和內因兩個視角來分享了其獲得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獎的寶貴經驗。他認為,在外在因素方面,主要是得益于市、校層面的全力支持,以及國家層面的秉公評審;在內在因素方面,他認為“項目本身的質量是此次成果獲獎的重要因素”。此外,他還從六個方面詳細論述了申報國家教學成果獎的心得體會:一是要針對問題研究。盧家楣教授認為“問題”主要是指存在于現實教學中的真問題,具有普遍性的問題,能切合社會和時代需要的問題;二是要重視理論研究。理論要具有原創性、系統性,具有中國特色并具有獨特視角,同時有相關論文發表支撐;三是要探索可行方法。盧家楣教授認為方法要具有操作性、實效性、普遍性;四是要樹立不懈決心,不怕困難、抵抗誘惑、鍥而不舍。為讓大家更好地理解“堅持”的重要性,盧家楣教授以自身為例,講述了他為解決教學實踐和理論中存在的“重知輕情”的教學失衡問題,在心理學領域辛勤耕耘35年的研究經歷;五是要有心收集、長期積累素材。盧家楣教授鼓勵大家要認真細致的收集整理有關研究方面的素材,為申報教學成果獎提供豐富可查證的佐證材料;六是要學會在題目撰寫、材料組織、意義提升等方面對成果進行整合。
心理學院副院長劉學蘭也在沙龍上分享了本學院在教學成果獎培育和申報方面的經驗。她認為學院層面要對國家教學成果獎予以高度重視,找到適當的切入點,堅持問題導向,以教學成果獎作為抓手和契機,為日常的教學工作和人才培養把脈導航。
在隨后的自由交流時間,參會人員圍繞教學成果的凝練、總結和培育等方面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討論。莫遜男最后進行了總結發言,認為盧家楣教授所談的六點心得體會具有普遍適切性,為我校的教學成果申報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同時希望在下一階段申報國家和省級教學成果獎的過程中,各學院能高度重視,提前規劃,凝練和培育更多具有原創性、獨特視角,并有社會價值和體現時代精神的優秀教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