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由教師發展中心承辦的華南師范大學第一屆教學節之“金課”建設背景下課堂教學創新論壇系列活動——創新教學工作坊在石牌校區教師發展中心木鐸空間站舉行。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王秀槐教授聚焦“課堂教學”與“教研轉化”兩個維度,以“開啟創意教學的金鑰”和“教學轉化為研究的秘訣”為主題,為我校教師開設兩場創意教學與教學研究工作坊。
工作坊一:開啟創意教學的金鑰——創意思考策略在教學上的應用
上午的“開啟創意教學的金鑰”工作坊,王秀槐以未來學生需要面對的挑戰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為切入點,針對“高校教師如何開啟創意思考教學”展開了工作坊研討,通過“做中學”的方式,與教師們一起分析探討創意思考的教學策略、活動設計以及教學應用。
王秀槐帶領教師們開啟“創意思考的密鑰“
在介紹了創意的內涵以及創意思考的五項能力后,王秀槐就“教師如何開展創意教學?”這一問題,通過互動體驗的方式,帶領教師們學習多種創意思考的教學策略,包括:五感想象法、頭腦風暴法、思維導圖、九宮格、列舉法、六項思考帽、魚骨圖、KJ法,并引導教師進行教學設計。這些具體又實用的教學策略和工具構成了教學創新的八把密鑰,由發散到聚斂,從集思廣益到去蕪存精,能夠幫助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搭建創意思考的腳手架,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注:以下做成滑動效果)
教師們積極參與創意思考教學策略體驗與研討
將創意教學策略融入自身教學當中,不但可活化與創新自身教學,也可引導學生學習多元思維模式,從發散思維到歸納聚斂,透過思考、討論、互動,引發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成效,并培養創意思維能力。
工作坊結束后部分老師與王秀槐交流
工作坊二:教學轉化為研究的秘訣——教學研究的原理與實作工作坊
下午的“教學轉化為研究的秘訣”工作坊,王秀槐以當前高校教師面臨“教學”與“科研”的困惑著手,引出本次的主題:探究教學如何轉化為研究,并從教學研究模式、教學研究實例以及教學研究實踐三個層次逐步推進工作坊的研討。
“教學與研究之間的關系是什么?”,老師們通過小組討論,以關系圖的方式進行可視化的呈現。王秀槐根據討論結果與教師們一起進行了分析,找出了教研整合的四模式,并就其“相輔相承”這一關系,展開了深入分析,與大家共同探討了如何在教學中進行研究。
王秀槐與教師們一起探討教學研究模式
“什么是教學研究?如何在教學中醞釀出科研?”結合具體教學案例,王秀槐通過案例分析,給大家介紹了教學學術的內涵及特征。接著,參與的教師在王秀槐的引導下進行交流探討以及教學研究設計,將工作坊主題逐步深入,層層遞進。
(以下照片做成滑動效果)
教師們探討教學研究的設計
最后王秀槐與教師們一起梳理總結了教研相長的秘訣“6-5-4-3-2-1”:6個研究方法、5個主題范疇、4個研究步驟、3個合作模式、2個理論層次,1個研究目的。王秀槐指出:教學研究的終極目標就是要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效,這也應成為教師在教學研究中不變的初心。
部分參與教師與王秀槐教授合影
華南師范大學第一屆教學節旨在落實立德樹人、“三全育人”的人才培養要求,推進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推動科研反哺教學,振興本科教育。本次工作坊作為教學節“金課”建設背景下課堂教學創新論壇系列活動之一,通過理論闡述、案例呈現以及實作演練的方式,培養教師的教學創新思維,提升教師教學研究能力,幫助教師建設“金課”,促進課堂教學創新。
文字:孫蓉菲、王笑宸
攝影:孫蓉菲